基本疗法原理

基本疗法

【系统脱敏法】(缓慢暴露法) 适应症:恐惧焦虑

基本原理:

源于沃尔普动物神经症实验。让引起微弱焦虑的剌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剌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即所谓交互抑制。

工作步骤[程序]:
(1)学习放松。每日一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学会。
(2)建构焦虑等级。0[完全放松]→100,级差细且均匀,可依不同场景建不同等级表,求助者自建,每级焦虑小到被能放松所拮抗,这是治疗的关键。
(3)系统脱敏。可实物,可想象。放松→想象→焦虑→放松,逐级循环脱敏。
焦虑数不得高于25分,开始焦虑分数不得超过50分。

【冲击疗法】
(快速暴露法,满灌疗法) 适应症:应激障碍,焦虑有关的障碍。
基本原理:持久的暴露在刺激物面前,惊恐反应终将自行耗尽。即所谓消退抑制。分现实冲击和想象冲击。
工作步骤[程序]:
(1) 筛选治疗对象。体检。老幼孕弱,精神障碍,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等。
(2) 签定协议。
(一)对方充分了解原理,方法及效果,并自愿接受这种治疗。
(二)治疗中咨询师可强制执行下去。
(三)咨询师对治疗负责。
(四)家属执意要求可仃止治疗。出现休克,晕厥,通气过度综合症立即仃止。
(3) 治疗准备。
(一)选定刺激物;
(二)选定治疗现场;
(三)备急救药。
(4) 实施冲击治疗。
(一)正常饮食,排好大小便,穿戴宽松,监测血压。
(二)刺激强度超过以往,要达到极限,以情绪逆转为标志。
(三)逆转后再呈现5-10分钟,直至求助者对刺激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治疗一般1日一次或间日一次;一次30-60分钟;通常实施2-4次。
*治疗中未出现逆转,原因有二:一是刺激强度不够;二是不适此法。

【厌恶疗法】 适应症:改变不良行为及强迫症,性变态,精神分裂症等。

基本原理:

原于经典条件反射。通过附加某种刺激,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条件联系,而不得放弃原有不适行为。
工作步骤[程序]:
(1)确定靶症状:症状具体单一,动作具体单一。
(2)选用厌恶刺激:要强烈。
(一)电刺激,同心电极。
(二)药物刺激。
(三)想象刺激[内隐致敏法]。安全不拘条件。
(四)其它刺激。憋气,羞辱,强光刺激,噪音等。
(3)及时施加刺激。厌恶体验要于不适应行为紧密联系,时间上同步。

【模仿法】(示范法) 适应症:恐惧等适应行为障碍。

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学派,建立在社会学习论基础上的一种让求助者观察示范者行为及其行为后果,以引起自己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有生活示范;象征性示范;角色扮演;参与示范;内隐示范。
工作步骤[程序]:
(1)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模仿力强,年轻,学龄期最强。
(2)设计示范行为。有针对性,示范有感染力,模仿双方共同处越多越好。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3)强化正确模仿行为。这是最重要的核心步骤。

【生物反馈法】(夏皮诺最先用于临床) 适应症:睡眠障碍等。

基本原理:

用电子仪器对个体生理功能予以描记,求助者通过仪器反馈信号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最早发现内脏反射(植物神经)的是巴甫洛夫。
工作步骤[程序]:(以肌电反馈仪为例)还有皮肤电;电脑生物;皮温生物及其它如磁带录音反馈仪。
一、 治疗前准备。治疗室环境适宜,咨询师应用熟练,求助者了解治疗原理,方法并主动参与。
二、 诊室训练:
(1) 训练前不饮酒茶等刺激性饮品,餐后30分钟才可开始训练。
(2) 卧或坐,身体要有依靠无束缚,自然放松,不考虑任何问题。
(3) 安放电极。根据需要安放在额或前臂屈侧,清洁皮肤,抹电极膏,求助者自然直视反馈仪。
(4) 测基线值。正常一般在2-4μν之间,可测三次求平均值。
(5) 反馈训练。预先设定预置值(略低于测得基线值)。在咨询师语言诱导下身体放松,要维持反馈仪信号下降方向变化,每次记录保持5-10分钟,供下次参考(可放录音)。
(6) 每次诊室训练要简短交流一下训练体验及家庭训练记录。
(7) 求助者掌握了放松技巧后,可做双向训练,增强自控能力。
(8) 疗程安排。每次30分钟,第一周1-2次;以后每周可2次,共4-8周。
三、 家庭训练:脱离反馈仪,意念指导语,重复放松体验,记训练记录,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以后可增加次数,缩短每次时间。

【认知行为疗法】适应症:一般心理问题,非理性认知引起各种情绪行为障碍。

基本原理:

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特点:
(1)咨询师与求助者是合作关系
(2)假设认知过程机能障碍造成了痛苦
(3)是针对具体的,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一种短期教育性治疗
(4)强调改变认知,而使情绪、行为改变

【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工作步骤:
(1)建立咨询关系。咨询师是诊断者、教育者,求助者是主动的再学习过程。
(2)确定咨询目标。分析错误观念及形成错误认知的过程。
(3)确定问题。提问技术,指导谈话方向,注意忽略的经验;自我审查技术,鼓励反省。
(4)检验表层错误。边缘性错误,是外在的理由。
A、建议:行为检验的建议。
B、演示:角色扮演,体验角色。
C、模仿:观察,想象模仿。 行为挑战认知
(5) 纠正核心错误观念。是最关键的基本步骤。

语义分析技术:即一个主—谓—表的句式结构。针对其错误的自我概念。
灾变祛除:夸大灾难性后果,祛除这种夸张性认知。
重新归因:对非现实性逻辑进行批判,重新客观归因。
认知重建:正确使用思维工具,取代非逻辑性认知。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行为改变认知,这种行为要同认知过程相联系。
(7)巩固新观念。认知的复习,强调自助作业,充分调动求助者内在潜能。

【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

基本理论:

关注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他认为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行为。行为改变要经历一系列中介过程。在内部言语;认知结构;行为结果的相互作用中交织地走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观察:学会对自己认知,思维到行为的反省。察觉消积的内部对话。
第二阶段:开始新的内部对话。以此为新行为向导,同时影响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阶段:学习新技能:学习有效的现实生活中的技能。
工作步骤[程序]:
(1)想象—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
(2)评价—评价焦虑水平。
(3)察觉—察觉引发焦虑的认知。
(4)检验—重新自我陈述,检查想法。
(5)重估—重新评估检验后的焦虑水平。
工作应对技能 压力接种训练—三阶段模型
(1) 概念阶段:用社会交互观念建立一种工作关系,察觉内部陈述与不良行为相互影响。
(2) 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应对压力技能和新的自我陈述。
(3) 应用和完成阶段:治疗情境迁移到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