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化名)是我咨询室里的老来访者之一,这一次,她带着一种隐忍已久的哀伤来找我。
她42岁,和先生再婚一年多,对方离异多年,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平时由祖父母照看,每月回家两三次。起初,她愿意接纳这个孩子,也愿意理解丈夫“为人父”的责任。但慢慢地,她发现自己被“合理地忽略”了。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郑老师,我是不是太计较了?”她低头揉着指尖,“他会为了孩子取消我们的旅行,也会在前妻临时工作走不开时,全力配合。但我想和他去医院复查时,他却说要开会改期。”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在了解她的情绪之后,我没有立刻分析现状,而是从她过往的经历切入——黄洁从未婚嫁生子,她对家庭的理解是“一起经营、彼此在意”。但在这个“已经成型”的家庭结构里,她迟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在持续几次的工作中,我们逐步厘清了她的需求:“我并不是嫉妒一个孩子,而是我始终被当作这个系统里的‘外人’。”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在一次联合会谈中,我协助她与丈夫展开了坦诚沟通。我引导他们一起回顾各自的角色与期望,并帮助她用一种不攻击、不回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委屈和盼望。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她对丈夫说:“我不是不懂你为人父的责任,只是我也想被视为你的家人,不只是一个‘理解者’。”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对方沉默了很久,最终点了头:“我一直以为你懂,所以忘了你也会难受。”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这之后,他们一起重新调整了生活节奏,也尝试在亲子探视日之外,规划专属于两人的时光。她不再只是“配合”,而是开始被“优先”看见。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几个月后,她再次坐在我面前,语气轻松了许多:“现在,他会记得我的行程,也愿意和我一起面对孩子和前妻之间的问题。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个‘插进来的人’了。”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重组家庭中的情感排序,是许多伴侣始料未及的隐痛。理解与包容当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也想被在意”的那份渴望。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4.html
如果你也正经历着这份“我不该说出口的委屈”,那么请相信,你的感受也值得被认真聆听。欢迎联系我,我会在这里,陪你一起看见、表达,并找回属于你的那份情感空间。
郑道,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心理专家。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针对来访者问题特点,擅长以专业灵活的方式,短程高效地解决各类问题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