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笨,而是卡在了完美陷阱里

学习考试评论1字数 641阅读2分8秒阅读模式

高三学生小杰(化名)在第一次咨询时坐得很直,手攥着一张做旧的练习卷。他的语气冷静:“老师,我模考总比平时低二三十分,越临近大考,越完蛋。”

我看着他摊在桌上的试卷,上面圈圈叉叉,红笔标注得密密麻麻。他说他每天学习到凌晨两点,刷题一遍不够就刷三遍,却在考场上脑袋一片空白,甚至一度想过“算了,不考了”。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0.html

他不是不努力,而是太用力。我们的对话中,我发现他对“完美”的执念近乎苛刻。每道题必须对,出错就自责不已。他习惯在脑中排演“最糟的结果”:如果错了,就意味着自己不配考大学,不配被认可,不配被爱。他不相信“失误”是人之常情,而认为那是“失败”的象征。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0.html

我没有跟他谈“调整心态”这种空话,而是引导他回看从小到大的“第一次失败”。他说,小学有一次考了89分,被父亲撕掉了试卷,说:“你怎么还会错这种题?”从那之后,他对“错”充满羞耻感,哪怕只是个小数点。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0.html

为了让他从“错误即等于失败”的牢笼中走出来,我引导他回到模拟考试的状态,带他慢慢在安全的对话空间里“重演”那些卡顿的瞬间。当他意识到,每次失常前,他的身体都已经进入了高度紧张、呼吸不畅的状态,我们一起练习了几种调整节奏的技巧,不是简单地深呼吸,而是让他学会识别“临界点”,以及“允许自己错一点”。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0.html

后来有一次,他来得特别早,递给我一张试卷:“我模考进步了十几分。”他笑得轻松:“虽然还是没到理想线,但我没自责,我觉得我在走出来。”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0.html

高三的他学会了一件重要的事:不是每次都赢,才算成长;愿意承认卡壳,也是一种力量。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0.html

如果你也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如果你也被“必须成功”压得喘不过气,不要总把责任往自己心里吞。有时候,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你努力的方式,而是你对自己的眼光。如果你愿意,也欢迎联系我。考试之路不该独行,我愿意用专业的理解和真实的陪伴,支持你走得轻松一些、稳一些。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0.html

 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0.html 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70.html

郑道咨询师照片

郑道,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心理咨询专家。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针对来访者问题特点,擅长以专业灵活的方式,短程高效地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 查看详情

 
Psyzd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