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正悄悄掏空你的生活

心身健康评论2,412字数 508阅读1分41秒阅读模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无论怎么努力,事情都不如人意,渐渐地你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放弃尝试?这可能不是懒惰或性格问题,而是一种被称为“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习得性无助”由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原本是动物实验中的发现。研究者发现,当实验动物多次尝试逃脱无果后,哪怕后来逃生之路已被打开,它们也不再尝试。这一现象在人类身上同样存在:当一个人屡次面对失败、被否定,最终可能发展出一种“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改变”的消极信念。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它对生活有何影响?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习得性无助会严重削弱人的主动性和抗压能力。比如,长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求职者,可能开始怀疑自身价值;情感中频繁受挫的人,可能开始回避建立亲密关系。研究显示,习得性无助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甚至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有关。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如何打破这种状态?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重建掌控感:从小处开始,设立容易达成的小目标(如每天散步10分钟),逐步恢复对生活的主导感。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认知重构:训练自己识别并挑战“我不行”“没用”的负面信念。可以尝试写下每天一件做成的小事,用事实反驳消极认知。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寻求社会支持:亲密关系中的支持和鼓励是恢复动力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倾诉本身就具有情绪疗愈作用。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结语:不是你真的无能,而是你被过去的失败经验“教会了”放弃。打破习得性无助,重新相信改变的可能,是我们走出阴霾、重启人生的第一步。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721.html

 
Psyzd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