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背后的那道伤

个人成长评论1字数 863阅读2分52秒阅读模式

我第一次见到林韵(化名)的时候,她坐在沙发的一角,手指紧抓着包带,仿佛只要一松手,就会被这世界吞没。她低着头,说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清,眼神始终不敢与我对视。她告诉我,这不是她第一次试图寻求帮助,只是每次一开口,她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矫情了。

“老师,我是不是太敏感了?别人只是随口一说,我就会觉得自己很丢人,很失败。”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她今年28岁,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能力不错,但始终在团队里边缘化。每次开会她都提前写好要讲的话,却总在开口前临阵退缩,怕说错、怕被笑话、怕被“发现”其实自己根本不够好。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林韵从小是个安静的孩子,父亲严厉,母亲情绪忽冷忽热。在她的记忆中,只有“表现得够好,才值得被喜欢”。她习惯在心里反复审视自己的每句话、每个表情,试图预测他人的反应。每一次交际都是一场内心的“审判”,一旦对方表情有一丝变化,她就会认定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我们开始尝试一点点拆解她内心的“剧本”。我请她回忆那些“出糗”的场面,我们一同分析她如何构建这些画面,哪些判断是事实,哪些只是担忧与想象。她开始学着辨别:那不是“大家都讨厌我”,而是“我感到被讨厌”;不是“我一定很可笑”,而是“我担心看起来很笨”。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几次会谈后,她说自己在电梯里终于敢跟同事打了个招呼,虽然声音还是很小,但对方回以微笑那一刻,她没像往常一样揪着自己心跳逃走。她笑着说:“我以为我会结巴,但其实没有。我只是不太习惯这样。”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我们也一起探索了她内在那个“苛刻评审”的声音。我问她:“如果你面对一个和你小时候一样的小女孩,她因为说错一句话就不敢说第二句,你会对她说什么?”她沉默了很久,眼眶泛红,说:“我会告诉她,她其实没做错。”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林韵的改变并非一夜发生。有时候她会陷入反复,也会沮丧甚至想退出。但我知道,每次她愿意坐下来和我谈,就是在练习一种新的关系方式。一个可以不被评价,只被看见的空间。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她后来告诉我:“老师,你知道吗,我开始觉得,原来我不是害怕别人,而是一直不敢允许自己存在。”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你也曾在人前强笑、在人后自责吗?是否也像林韵一样,一句普通的招呼、一次小小的发言,都像要穿越风暴?社交恐惧不是懦弱,而是曾经太努力地隐忍。若你愿意,我会在你身边,一起安顿那个总想逃走的自己。如果你也正经历类似困扰,或需要成长的支持,欢迎联系我。我愿意用专业与陪伴,支持你慢慢走出“如履薄冰”的人际世界,活出更自在的自己。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本文中涉及的姓名及照片均为化名及模拟素材,与真实人物无关。)文章来源: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8860.html

郑道咨询师照片

郑道,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心理专家。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针对来访者问题特点,擅长以专业灵活的方式,短程高效地解决各类问题 ... 查看详情

 
Psyzd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